企业内各种资源能力的地位并不是均等的,不同商业模式能够顺利运行所需要的资源能力也各不相同。例如,同样贩卖电视机,有些企业选择自己进行研发、生产、建渠道、打广告,然后卖给顾客;有些企业,则将电视机免费送给顾客,但是通过其他产品或服务收费。
但进入70年代,2.0版本已经臃肿不堪,这时德日对手还没构成全面威胁,岁月静好;各家大公司里保留了太多复杂业务,董事们互相之间卖面子,中高层们官僚气氛浓厚,冗长的决策流程、繁复的高管福利,与滞胀的宏观经济相互促成。这些迟钝臃肿低效的大公司,勾引了资本市场捕食者:私募基金或者大门口的野蛮人,比如当时最知名的KKR。
最后也启发我对“基础行为自组织系统”的实验。目前在中文网站上几乎没有相关资料,国外的资料也多属于医学或生物学领域。本期我就简单写一写关于Differential Growth的一些经典案例。
该行业处于技术热潮之中,正在增加太阳能设计改进的粒度,增强的监控和先进的算法可以从众多角度对光伏电站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微调。
今天很多人认为新工业化国家的崛起必然面对与前发达国家失控的竞争,这并非没有道理,但却并非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日本当时是否有可能采取正确的策略,从而有效延续自己发展的动能呢?